通道制赶走好企业--关注中国股市上市资源问题(下)
2003-08-08
 

  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本不是坏事,然而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发展的角度来看,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最终还是健康的本土市场。在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同时,如何让本土市场在优质上市资源争夺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筹资规模优势丧失

  境内市场吸收企业上市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筹资规模。随着境外上市企业质地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公司估值的重新定位,境内市场的这一优势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相反,境外市场再次融资的灵活性,以及国际市场规范运作的优势,使一批真正的优秀企业已经脱颖而出,成为国际大资金追捧的对象。年初,巴菲特增持中石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对优秀企业来说,境内外市场筹资规模的差异不大,境外市场的市场化运作更具魅力。联华超市在上市时的发行市盈率达到了近20倍。另一家H股比亚迪更是远远超过了选择A股发行所能募集的资金。该公司发行前的净资产规模3.9亿人民币,筹资总额达到了16.2亿港币。以前一年的利润计算,其发行市盈率高达24倍。两项指标均超过了目前A股发行的"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0倍,集资额不超过净资产2倍"的惯例。一位境外投行人士明确表示,对于那些成长性好、盈利状况好而净资产规模小的优秀企业来说,境外上市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通道制赶走好企业

  近年来,境外交易所到中国内地市场的推介可谓是登峰造极。一些优质上市资源之所以被境外市场拉走的一个现实原因在于,其无法承担浪费最佳上市时机所造成的致命代价。
  在境外市场上,企业在通过了相关审核机构的审批后,一般都可以与主承销一起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企业自行确定上市时机,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目前内地市场上"通道制"的尴尬。对于一些处于高增长发展期的企业来说,过长的排队时间将使其错过企业扩张的最佳时机。
  更重要的是,对一家好企业来说,在境外市场的持续融资的能力和灵活性不会逊色于A股市场,甚至强于A股市场。部分企业转道海外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机构投资者遇尴尬

  对于目前市场讨论较多的基金持股雷同现象,从深层次上看,同样是A股市场缺乏优质上市资源所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如原先被迫放弃H股上市的宝钢股份,不仅是目前基金认同度最高的一只股票,而且赫然出现在QFII第一单中。很难想象,如果其有H股的话,宝钢还能等到QFII的眷顾吗?
   目前,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开始迅速扩张,并逐步演化为市场的主流投资力量。这一群体中的后续力量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还在不断壮大,他们需要优质企业,需要蓝筹股板块。在一无对冲机制,二无市场宽度和深度来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是基金唯一的出路。因此重仓股趋同,共振效应下所反映出的结果必然是"助涨助跌"。

  无风险发行滋生弊端

  有业内人士指出,留住好的上市资源,并非是要动用行政手段来强行执行,而是通过市场的自由选择来实现的。然而,目前A股一级市场处在"无风险"的不正常状态,必然导致市场忽视新股质地,追逐无风险收益的资金对于所有的新股都是"照单全收"。市场机制的缺乏必然导致上市资源良莠不分,优质企业无法从中脱颖而出,早融资、多融资。因此,在大量质地一般、规模偏小的企业抢占着发行通道时,部分好资源流失也就不奇怪了。
  在国际市场上,股市两极分化严重,投资重质地而不重"新旧"。新股发行完全依照市场化原则运行,自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优质企业的上市积极性。
  记得3年前,一位美资大行的亚太区主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般而言,最优秀的公司会先选择在本土市场上市。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如果内地市场对目前存在的优质上市资源争夺不利的局面继续维持下去的话,在未来QDII制度付诸实施,资本项目最终可自由兑换后,A股市场极有可能演变成另一个B股市场。因此,现在已经到了从制度上、技术上和意识上高度重视上市资源争夺的时候了。



 
 
 
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ipv6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版权所有 © 2003-2008 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First-Trust Fund Management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256号 华夏银行大厦36-37层 邮政编码: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