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直接融资呼唤创业板
2003-08-14
 

  总得有人出来承担点责任。

  特别是当分流巨额储蓄的口号喊了多年,而直接融资依旧提而不振甚至开始明显下降的时候。

  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中,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方式与直接融资手段的比例应 该是相对平衡的。只有这样,才会更为合理地配置资源,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成本,而资本市场才会起到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的真正作用。

  也正是这个逻辑使然,人们终究会为中国直接融资比例的大幅下降付出代价:银行信贷的急速攀高不仅会让得到贷款企业的负债率上升从而增大经营成本,更进一步,则会聚集可怕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说,上半年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为89.5、8.6、0.3、1.6。与2002年同期相比,贷款融资比重上升了8.8个百分点,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则分别下降6.1、0.4和2.3个百分点。

  数字为证,2002年,中国的直接融资比例只占整体融资额度的5%,而2001年是8%。而更早些年的时候,直接融资比例曾一度超过10%。

  一年小似一年的直接融资比例至少说明,相对于每年GDP的增长,资本市场这几年来的进步实在显得过于迟缓。

  保持一个适当的直接间接融资比例需要银行、股市、债市及其决策层诸多方面合力达成,而从目前来看,各方都在抱怨说有巨大的压力。那么,到底是谁能起决定作用呢?换句话说,是谁在直接融资比例下降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呢?

  必须承认,中国曾达到过的高比例直接融资情形是由于股市急速扩容而形成的偶然现象,但它不妨碍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证券市场中的股市,其助推经济的正面力量已微乎其微。

  现在或许有两个选择:继续寄望于股市,或者把眼光投向其他直接融资方式。

  股市固然是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显然不是最佳方式,至少现在是这样。现在,债券市场显得比平日热闹了许多,然而由于规模和基数太低,再加上政策措施的实施周期使然,短期内迅速放大企业债券市场缺乏必要的客观条件。

  那么,还有什么路子可走吗?

  在主板市场的全流通问题悬而未决甚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重提创业板市场也许正是时候。

  其实叫二板也罢,叫创业板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实的环境迫切需要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全流通的新市场。这个市场能在短期内沟通资金供需,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往近说,设置创业板能分流储蓄,解企业之忧,银行之急。往远说,《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关于解决企业资金问题的法律取向则更需要这样一个市场平台。

  从这个意义上讲,讨论要不要创业板已不再是纯股市的事情,而是事关国民经济走向的大问题。



 
 
 
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ipv6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版权所有 © 2003-2008 泰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First-Trust Fund Management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256号 华夏银行大厦36-37层 邮政编码:200120